20180924 04:10 工商時報 

朱漢崙/台北報導

金管會近兩年鼓勵金融機構申請金融科技(FinTech)專利已收初步成效,從20172018個年度的金融機構申請專利爆大量可見一斑,根據國外經驗,當金融科技抬頭、金融機構意識覺醒之後,下一步要面臨的,恐怕是「金融科技專業訴訟」。

聖島法律事務所及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分析,因為「時間差」,訴訟潮通常會在專利申請高潮過後的35年,也就是專利核准之後的12年後,訴訟件數會開始愈來愈多。

聖島法律事務所和聖島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引國外之例指出,美國摩根大通集團自2008年至2017年初,遭控侵權的金融科技專利就高達104件,倘若加計整個華爾街各主要金融機構,推估至少逾千件與侵權相關的訴訟案。

除了美國之外,聖島事務所指出,在日本的金融科技專利訴訟案也不在少數,未來台灣也將步上這條路。一般人可能以為和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直接相關,但聖島事務所說「金融科技公司自身就經常是原告」。

行庫主管認為,當初金管會所以鼓勵金融機構大舉申請金融專利,即源起於金管會發現,在台灣金融科技專利取得者幾乎絕大部分都是金融科技業者,諸如阿里巴巴、樂天、雅虎、微軟等跨國業者,因此才希望金融機構急起直追,未來金融科技公司是訴訟原告的可能性甚高。

整體來看,聖島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報告指出,以金融、非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專利申請件數來看,僅有國泰金控集團以61件排名第十大,而前九名清一色全是非金融業,除了上述跨國業者,還包括中華電信、喬美國際網路、鴻海、統一、國際商業機器等集團。

(工商時報)


返回列表
Top